预录取和录取的区别是什么,大家在查看自己的志愿填报信息的时候会发现有的同学是预录取的状态而有的同学已经是录取状态了,那么这两种有什么区别呢?预录取是不是就是不确定,是不是存在会被录取不上呢?想必很多同学都好奇这个问题那么下面就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录取表示已经确定接纳这个人,预录取表示有意向接受这个人,但是后面还有不确定的东西。
预录取:表示院校准备录取该考生,已通过网络将拟录取名单提交给省招办,等待省招办网上录检审核。
录取:表示录取名册已经过省招办办理了审核签字手续,加盖了录取专用章。
一般来说预录取了以后很少会最终不被录取的,因为接下来的主要是省招办审核你是否符合招生简章内容之类的,一般人都不会被刷。但也不排除有考生预录取后没有录取成功的。
档案首先被投到某个高校,这时档案就变成“院校在阅”,就是说学校正在审阅查看每一位考生的基本情况,这是一个阅档的过程。
当院校将它的录取意见或退档意见在计算机里标明出来时,比如录到哪个专业,或是退档并注明理由,然后再提交到省教育考试院,这时考生的档案状态就发生了变化。
已经预分专业的考生叫“预录取”,退档的考生叫“预退档”。
如果省教育考试院同意这个意见,那么“预录取”的考生就变成“录取待审”状态,“预退档”考生的档案就重新回到数据里,变成了“自由可投”。
考生在省教育考试院还有一个纸质的录取表。当省教育考试院把这个录取表经过人工审批后,这些考生的状态就会变成“录取”的状态,也就意味着这些考生被正式录取了。
事实上,预录取不能完全保证一定会被录取。预录取是高考投档录取的一个程序,被预录取的考生还需要通过上级部门的审核后才能够被正式录取。如果考生的高考报名资格等方面存在问题,也是有可能无法通过最后的录取。
但是基本就代表着考生已经被该所高校录取了。在高考录取中,已经预分专业的考生叫“预录取”。预录取的考生,录取学校已经同意录取,只是在省教育考试院还有一个纸质的录取表需要办理审批。
预录取是高校根据本身在各地的名额结合当地考生报考情况得出的,一般来说预录取分数线几乎就是实际分数线。当然也不是100%,有的学校名额分配有变动,例如2006年复旦大学文科在安徽没有招够,于是将剩余的名额给了理科,结果导致理科实际分数线比预测线少了6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降分。
也就是说,预录取线很少变化,即使变化也是降。一般够预录取线也就可高枕无忧了。
当然,这是在志愿表上填“服从志愿”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填,你可能因为所报专业不够分而被退档。这样退档的几率可就大了。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预录取和录取的区别是什么 预录取会不会录不上”的具体内容,相比于录取状态的档案,预录取状态的档案确实是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但是一般这种因素条件应该是报考志愿前就已经公布的限制条件,比如应往届的资格等。如果全部符合还是不用担心的。
【预录取和录取的区别是什么 预录取会不会录不上】相关推荐文章:
@xuefen.com.cn 2013-2022